少年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除了檄文,还有两封信,一封是陈思让的亲笔信,另外一封是来自“郭宗训”的劝降信。

劝降信很简单,就是愿意授陈思让为燕王,希望他能弃奸相妖后掌控的伪周,投奔名正言顺的大周。

罗幼度再度将劝降信传下,打开了陈思让的亲笔信。

信中是陈思让探察到的结果。

“郭宗训”在契丹的扶持下,于大同登基,任命赵匡义为宋王,名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加官司徒,组建了一个新的朝廷。

这什么情况?

原来赵匡义、赵匡美、赵德昭让刘继业、侯霸荣送到晋阳以后。

汉帝刘承钧最初的反应是大喜,天降大礼。可惊喜过后,立刻意识到这个“郭宗训”是一烫手的山芋。

如果北汉实力够强,“郭宗训”那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政治筹码。

可是北汉让郭荣在高平之战、晋阳保卫战削得太惨。

国力损失之惨重,到现在还没有缓过劲来。

罗幼度能够硬刚契丹十万大军,全取燕幽故地。

北汉举国之兵,不满三万,拿什么跟中原较劲?

用“郭宗训”与中原讲和?

换取一些地盘?

刘承钧动过这心思,但他又不敢。这惹不起中原,更加惹不起契丹爸爸。

刘承钧即位之后,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北汉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但是刘承钧并不像其父对契丹那样恭敬,已经令得契丹皇帝有所不满了。

耶律璟回到草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书指责刘承钧“开口就是儿皇帝,不听调遣安排”。

对于刘承钧临时临急将刘继业从河北战场抽调而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刘承钧心底憋屈,却也不敢表现出来。

刘承钧知道自己已经惹着契丹爸爸了,再主动与中原交好,那不得挨契丹爸爸的揍?

左思右想,郭无为提议不如将烫手的山芋,丢给契丹爸爸。

正好耶律屋质就在晋州。

耶律屋质此人极为了得,有宰相之器,心思深沉,重信守诺,对于中国文化如数家珍,还精于天文地理。文能治国,武能领兵,是契丹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耶律璟能够坐上皇位他是首功,后来耶律贤能够坐上皇位,他也是第一功臣。

可以说契丹内部厮杀最惨烈的这些年,契丹能够依旧坐稳北地霸主之位,耶律屋质功不可没。

耶律屋质看出了中原的崛起不可逆转,深知拿下了燕幽地的中原,不可能放过燕云十六州的剩下几州的,必须提前做准备,亲自来安抚刘承钧,送来了萝卜,巩固彼此的关系,达成军事经济上的互助约定。

契丹已经少了幽都府,不能再失去大同府了,更不能让大同府受到战火影响。

北汉的晋州是他们天然的防线与战场。

就在谈判期间,中原发生了变故,耶律屋质想要了解第一手情况,一直留在晋州,寻找落井下石的机会。

刘承钧将“郭宗训”送到耶律屋质面前的时候,耶律屋质瞬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耶律屋质对于中原汉文化了如指掌,深知中原对正统的重视。

中原王朝第一继承人“郭宗训”在他们手上,他们便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中原很可能因此再度陷入内乱,机会也就来了。

就算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无非就是多认了一个皇帝儿子罢了。

契丹向来不缺儿皇帝。

耶律屋质深知刻不容缓,他知罗幼度的手段,不能给他太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稳固四方。

亲力亲为,一手促成了“郭宗训”云中登基,下檄文诬蔑符皇后、罗幼度,以大周正统的身份,给予大周四方节度使加官进爵的口头承诺,号召他们对抗中原伪朝廷。

喜欢问鼎十国请大家收藏:(www.shaoniansw8.com)问鼎十国少年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少年书屋推荐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给六界大佬送娇妻三国:开局曹操要借我脑袋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从士兵突击开始的特种战神最强皇帝:开局三张刮刮卡开局选择宗师境,刀劈奸宦大唐开局抢婚李丽质父皇:儿臣真不能当太子明末传奇之钢铁脊梁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老子是董卓大唐:开局唐太宗向我求助大秦:摊牌了!我就是秦始皇三国之薛仁贵称霸天下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五代:从围殴黄巢开始大秦之开局截胡易小川小阁老大明征服者开局成为大唐神童大宋亡国奴大唐之最强酒楼大唐龙牙我比崇祯大一岁备中的伊达独眼龙科学家闯汉末我家后院是唐朝猎谍
少年书屋搜藏榜: 娇妻如云盛唐纨绔三国:我的岳父是吕布迷踪谍影如意小郎君贞观悍婿临高启明抢救大明朝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回到三国做刘禅重生之红星传奇大唐将门龙婿小生真不是书呆子蝉动大唐第一逆子大宋将门穿到汉代当陈平重生西班牙帝国回到大宋的全能天才帝婿东晋隐士从亮剑开始签到剧综大阳记之身份谜团隋风烈穿越民国之也很精彩东朝英雄传佣兵的战争大明海商1557乘龙猛婿宅男的战争史
少年书屋最新小说: 暗铁无良才子回到隋唐羽翼大明我和我的皇后老婆重生之民国岁月CF之重回亮剑极品小太监战龙突击队重生东汉末年明末苍茫明末强国梦万世血仇生死暗战抗日之兵王纵横雨梦传奇蚍蜉传民国匪王郑屠执掌武唐一号狂兵雪狼出击暴君刘璋王牌佣兵超级书童大清弊主三国之诸葛天下元朝帝国风雨我的元首铅华洗尽